11月26日,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采集室,历经4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,来自随州市随县的小学教师何雪峰成功捐献206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。其后,这袋珍贵的“生命的种子”将输入华东地区一名患白血病儿童的血脉里。
十三天前,何雪峰站在三尺讲堂上,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讲述人体细胞的作用。在指导学生们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切片时,他随口一句要去武汉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,引起一片惊呼和赞扬。“老师,你真棒!”“老师,你真伟大!”学生们稚嫩的童声充满着崇拜,他们心中志愿服务的种子也静悄悄萌动着。
孩子们不知道的是,老师很早前就许下有关生命的承诺。2003年,何雪峰就开始参加无偿献血。手机叮咚一声,点开短信,“您的血液已用于临床”映入眼帘。每次收到这样的短信,何雪峰内心更加坚定献血,至今他已献血超9600毫升。2015年,在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,雪峰采集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。今年10月的一天,一通生命热线响起。电话虽短,有着27年教龄、20年党龄的何雪峰心中激起层层波澜。他和一位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配型上了,何雪峰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。
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过程中,为了保持血液循环顺畅,何雪峰静静躺病床上,每隔几分钟就需要转动几下手腕,鲜血从手臂抽出,通过体外循环,让“生命火种”留在容器中。
妻子龚莉和大儿子何云栋在床边默默陪伴支持着他。2017年2月5日,在随州市中心医院,龚莉生二胎女儿时,曾大出血命悬一线,病危通知书下达到家属手中。素不相识志愿者捐献的热血,让她绝处逢生,也让这个家庭感受到了爱与希望。后来,龚莉和何云栋也都成为了无偿献血的志愿者。
26日12点37分,采集完成。何雪峰笑了,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落下来,略显疲惫的脸上,漾起一丝欣慰。他拿着这袋“生命种子”与妻儿坐在一起,这一刻被定格下来。何雪峰成为湖北省685例、中华骨髓库第18925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他呼吁更多的热心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之中,为更多有需要的人送去生命的希望。